学校新闻

22/06/2023

老师们跨学科体验动画制作

神户电子专门学校独立开发设置了【共创教育】,不同学科,领域的同学·老师们围绕同一个课题,共同协作,互相激发,一起制作作品。

学科老师们由于平时的教学以及不断的提升专业能力,很容易忽略对其他领域的理解。所以,以此为契机,不同学科的老师也积极参与体验其他领域的学习。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他学科老师们参加数字动漫学科的课程体验。

学科老师:音响领域的市尾老师,3DCG动漫学科的山本老师,游戏领域的生岛老师

数字动漫学科实习室

数字动漫学科的实习室也是在学校的北野馆校舍。和其他实习室一样,数字动漫学科的实习室是没有电脑的,因为学生都配置了自己的个人电脑,可以自由的使用。

现在的绘画透光板这么薄了!与印象当中的厚厚的老式透光板完全不一样了。
LED的技术应用原来这么普遍了!其他学科的老师也稍微感叹了一下技术的不同领域应用!

看到透光板旁边放置的这些道具,马上浮现出动画师的作画场景了。
原来真的会用到制图羽毛刷!那蓝色和红色的笔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?

首先挑战两张原画之间的动作分帧图的作画

这次的体验课程,是先学习绘制两张原画之间的动作图,让两个动作完整的链接起来。
首先是要绘制出起始动作与结束动作之间的【正中间】的动作图。
这也是动画制作中常见的现场作业场景。

通过透光板,可以清晰的看到两张原画的动作,参照这两张原画,一点点画出正中间的动作图。
每张图纸上方都有3个打孔,日语中称为「タップ」,用来固定住图纸,防止位置偏移的。
使用专用的固定尺,可以同时固定多张图纸,来保障可以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作画。

在绘制正中间的动作图的时候,首先要确保人物的鼻子,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,这个时候,可以用比较醒目的红笔,蓝笔来进行位置的标记。
比如说鼻子的位置,与两张原画相比较,正中间的位置,应该在通过透光板所呈现的两张原画的鼻子的位置的正中间。但是,实际上不是这样的!

虽然画是平面的,但是人物是实际的立体画面!

人类的脑袋是球形,即使角度旋转一半,也并不代表从正面看的位置正好是正中间的。
而鼻子是作为球形脑袋的面部最突兀出来的部分,考虑到这个规则的偏差值,我们要精准的确定面部移动时鼻子的位置的。
虽然动画是2次元,但是动画师必须要立体的去考虑人物的作图。这个作图过程其实也是很深奥的。

比如这张图,起始动作是侧面,只能看到一侧的头发以及一只眼睛,结束动作是转向了正面,能看到两侧的头发及双眼了。
转到正面呈现的完整画面,眼睛及头发的位置,也只能靠动画师的想象力勾勒出来的。

正是因为如此,在数字动漫学科,也是要学习关于人体的一些基础知识,并通过反复临摹,在机械式的重复作图中,培养立体感。

要频繁的对比2张原画,沉浸当中之后,真的会感觉自己就是一位动画师了。

对于其他领域的老师,刚刚接触这种方式的作画,也是非常辛苦的作业过程了。
通过透光板,能够很清晰的看到原画的位置,但是关灯之后,只能看到自己的画,就很难确定自己的作画是否精准了。
虽然进入数字动漫学科的学生大部分是喜欢动画的,但是作画过程对于刚进入学科学习的学生来说,也和老师们一样,万事开头难的心境的。

教室中的大屏幕上,能非常清晰的看到老师在绘制过程中讲解的关键点及注意事项的。

3DCG动漫学科的山本老师本身就是3D建模的教学,立体感的思维也是强项的,所以在画动作图的过程中,能迅速找到手绘作图的立体感。

2年的学习过程,要达到能够制作一部二维动画作品的水平

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,花费1个小时,终于绘制出正中间的动作图了!
在这个基础上,继续进行画稿的线条誊清,扫描至电脑,进行上色,附加背景等作业工序。
即便是低成本的动画作品,这样一张图片在实际的动画中,也只是呈现不到1秒钟的时间,这样想来,30分钟一集的动画作品,也是需要一定规模的团队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制作出来吧。

像这次老师的入门体验课程,学生从最初级的内容开始学习,2年期间,达到能够自己做出一部动画作品的专业技术水平。

回过头来再看这样的一张漫画图,感觉作画水平确实很高。

最后

道具中,除了一般的尺子之外,还有一张这样带有各种形状打孔的金属板尺。
作用是固定在自己想擦拭的线条上,只擦掉自己想要修改的线条。

通过体验与自己的专业领域完全不同的学科的学习,也能更加明白,即便是不同领域,细节的打磨都是很重要的。
今后也一定会更加认真的观看动画!
分享